只有福贵不会被网暴|全球新消息

2023-07-03 06:31:10    来源:Sir电影    

Sir 记得梁朝伟、周迅客串过的一部电影:

在喜马拉雅山脚下的森林里,一群信徒在举办神秘聚会。

这里有条规矩——


(相关资料图)

匿名。

他们这样做是为了领悟一个佛教概念," 中阴 ",指人死后通向重生轮回的一段时期,即死与生的间隙。

据说这样就可以更接近自己的灵魂,发现自己到底是谁。

一开始他们会举行仪式。

用歌谣、戏剧、舞蹈的形式,启示众人。

渐渐,在面具之下,事情开始失控起来。

有人开始斗殴,有人偷东西,还有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性交起来。

反正也没人知道是谁。

最后。

有人强奸,杀人。

在第一天晚上,组织者就已经告诉了他们:

匿名会让人上瘾,让人胆大妄为。

当时觉得很玄,很 " 佛系 "。

现在看,这个故事讲得很清楚啊。

导演宗萨钦哲仁波切说他的灵感来自于网络聊天室:

当人的社会身份被抽离,只剩下一个虚化的 ID 时,就可能释放出你平时想都不敢想的一面。‍‍‍‍‍‍‍‍

5 月 23 号,一个武汉的母亲失去了她的孩子。‍‍‍‍

在校园里,被车辆二次碾压。

6 月 2 号,这个母亲从小区 24 楼跳下。去世前,她在社交平台留下一句话:" 孩子,你是不是很孤单?妈妈想去陪陪你 ……"‍‍‍

身边人反映,她之所以轻生,和受到网络暴力有关。‍‍

口业变成了害人性命的罪业。

这些人会受到惩罚吗?

部分口出恶言者已被平台禁言或封号。

在上述那部名为《嘿玛 嘿玛》的电影里,区分了两种罪:作为社会惩罚的罪,和脱离世俗范畴烙进灵魂里的永恒之罪。

前者可以侥幸逃脱。‍‍

哪怕罪行已经被公之于众,也没有一个戴着面具的人会出来认领。

而后者无法被泯灭,因果循环,六道轮回。

多年之后。

凶手仍然摆脱不了良心的煎熬。‍‍‍‍‍

他听说当年被他强奸的女子,生下了一个女孩,他在酒吧看到了自己素未谋面的女儿——说明罪一旦发生,就不会凭空消失,它一定会在时空中留下长长的轨迹。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

但比起现实,电影或许还是理想了一点。

对于很多网络暴力者来说。

他们没有灵魂之罪。‍‍‍‍

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灵魂。

他们不害怕轮回。‍‍

因为他们此刻就活在畜生道。‍

为什么一个母亲刚刚失去了孩子,他们也要网暴?

理由是:" 妆容这么精致,还穿着肉丝 "," 竟然没有失声痛哭,说话这么有条理 "," 就是准备来讹钱的吧 "," 是不是要准备开直播带货了 "。

穿衣打扮,是工作需要,这位母亲据同事说是 " 销冠 "。工作时听到孩子出了意外,是必须要卸了妆、换了衣服才能去现场吗?

说话有条理,是她不想被当成祥林嫂,看完热闹就成了别人的谈资。(不是指责祥林嫂的意思)

只有尽可能清晰地表达出事实和质疑,才能够更好地为孩子讨回公道。

他们喜欢把猎枪瞄准弱者。

特别是不符合他们期望的弱者。

经历汶川地震的钢腿女孩牛钰,她跳舞、走秀,积极生活,自信地露出双腿。‍‍‍‍

结果他们说 " 别出来吓人 "" 我现在觉得你是活该 "。

被保送到华东师范大学读研的女孩郑灵华,去年 7 月到医院看望病床上的爷爷,与他分享了这份喜悦。

本以为这是她改变命运的转折点,但仅仅她染了一头粉红色的头发,就遭受到了网络暴力。‍

说她是 " 外围 "" 陪酒女 "。‍

最终,女孩因抑郁症自杀去世。

还记得那个尝遍了人间苦难的刘学州吗?

被亲生父母抛弃,4 岁时养父母因烟花事故去世,上学后被霸凌、被男老师猥亵,找到了亲生父母,双方却都各自组建了家庭,他始终是个多余的人。‍‍

然而他的经历被媒体报道后,疑似生父家族人在朋友圈指责他 " 人设包装 "" 卖惨 "" 网络乞丐 " 等语句。

还有更多素不相识的人,在刘学州的留言区,说他炒作、白眼狼。

刘学州在社交媒体上晒出志愿者证书、奖状。

评论中有人说:有什么含金量吗?

因为刘学州坐了飞机,微博中发过旅游照片,就被说是——

虚荣、贪钱、享乐。

今天的社会新闻似乎都会发生两遍:

一遍是悲剧;

一遍是对悲剧的继续网暴。‍‍‍

张莹颖遇害六年后,张莹颖的父亲遭遇网暴,原因是他开了直播。‍

年近 60 的他目前做着一份月薪 2000 左右的工作,开直播只是赚取一些生活费,"29 元的纸巾只能挣 2 元的佣金 "。‍

就在那位武汉母亲跳楼后,她的丈夫无缝衔接也成为网暴对象。‍‍

他们连剧本都想好了:

受害者不能只是一个受害者,还得是一个完美受害者。‍‍‍

网暴者的要求,对他们尤为苛刻。‍

必须哭得狼狈不堪,还保留一丝的得体和克制都不行。‍‍‍‍‍‍

必须被苦难锤爆,不能自信洋溢。

必须素面朝天,你还染发?那就是有罪。‍‍‍‍‍‍‍

必须一天三餐啃馒头咸菜,谁批准你坐飞机了?‍‍

更不要说开直播带货、拿赔偿金 …… 你们是不是要把人家红眼病发身亡?

说白了,对很多人来说,弱者、受害者不是用来同情的。

是拿来垫背的。‍‍

他们只有看到有人比我过得还惨、还倒霉,心里面才会感到舒坦。

但凡这些人有一丝不够悲惨的地方,有一丝向命运抗争的勇气。‍‍‍‍

——怎么着?

你们还想翻身,还想翻到我上头去是不是?

网暴者谈论最多的一个字眼是," 钱 "。

他们对同情心这东西,有排异反应。‍‍‍‍‍‍‍‍

你要让他们看见别人从苦难里解脱出来,让他们对别人产生一丁点同情心,那简直比杀了他们还难受啊。

大概只有福贵才是一个合格的受害者。

他不停地失去亲人,直到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,直到每一寸皱纹都被苦难浸透,没有一处例外。

《活着》作为余华最负盛名、最畅销的小说,它不见得是余华最好的,至少不是断层第一。它不可复制的成功,在于文学之外。

很多人不是把它当文学读的,而是为找到福贵这样一个苦难的绝对零度,任何人都能够找到在他之上的读数——

你还能惨得过福贵吗?

除了被命运蹂躏至 " 非人 " 的福贵,若是还想争得一点人之为人的权利,谁也不能确保免于被网暴。

福贵真的就不会了吗?不过是还没有网络罢了。

我们的恐惧也在于,那些稍微延伸向外一点的自由——染发、旅游、蹦迪、shopping ——都正在暴露于越来越危险的处境。

厌女的,仇富的,枪打出头鸟的,不包容异见的 ……那些阻止人向更好的自我发展的力量,都在变得越来越有力量。

网暴是无权者的专权。

是向苦难臣服了的伥鬼们把人拉下深渊的狂欢。

是苦难增发的虚拟货币。

不能指望他们反省,不能指望他们还有良心。

甚至不能指望他们被惩罚。

一切幻想打破,剩给我们的或许只有一个好消息——

我们还有机会战胜网暴者。

只需要付出跟战胜苦难本身,差不多的勇气。

如果你有一天处在网暴中。

记得看见还有希望,我们能穿越他们,需要做的就是把打过的上一场漂亮的仗,再打一遍。

本文图片来自网络

还不过瘾?试试它们

关键词:
[责任编辑:h001]

资讯播报

联系我们:435 226 40 @qq.com

版权所有 重播新闻网 www.zhongboxinwen.com 京ICP备2022022245号-17